钱其峰给致富带头人发放农业科技书本
钱其峰祝贺考入大学的新生
【代表风采】
“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和村支书,就要时刻为群众着想,带领群众致富”。这是县人大代表钱其峰时长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钱其峰是兰州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榆中县第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届人大代表、高墩营村党总支部书记。自2000年担任支部书记以来,他以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为己任,夯基础、兴水利、建学校、壮产业,一改高墩营村落后面貌,一跃成为全县的小康村、全国文明村。
“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土”,“生产的蔬菜运不出去,必要的生产物资拉不进来”。他看在眼里、愁在心里。为此,他多次主持召开村“两委”会议,研究制定兴修道路的措施办法,并四处筹资金、要物资,发动群众,出工出力。经过不懈的努力,全村硬化道路25公里,沙化道路11公里,实现了通社、通地头道路全部硬化。2009年,他积极争取项目,投入180万元完成农村安全饮水管网改造工程,农民饮水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极大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高墩营村原来的小学设施十分简陋,大部分校舍为70年代中期建造,墙体裂缝,屋面漏雨,围墙破烂不堪,更没有像样的教学器材。他多方筹措资金600余万元,新建成一栋三层的教学楼、翻修了20间教师宿舍,修建锅炉房37平方米,对校园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和亮化,建成标准化操场。2011年他积极争取城关区帮扶榆中县项目资金200万元、争取县教育局资金80万元、自筹资金105万元,共计385万元,建成3层框架结构1500平方米教学楼和2层450平方米的教师办公楼的标准幼儿园一所,极大改善了村里的教学环境。同时,在“双联”活动中,与帮扶单位积极协调沟通,多头争取资金,修建了1000平方米的四层框架结构村委会办公阵地、3处文化长廊、村民文体活动场所4处、能容纳300人的科技培训大厅、90平方米的标准化卫生所和图书室等公共服务设施。为积极鼓励全村孩子成长成才,多方筹集资金,每年为新考入大学一本的学生奖励1500元,二本的奖励1000元,计生两户多奖励500元,2009年至2016年为60名考入大学的新生发放奖学金共计10万元。
“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全村的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早日让老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他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引导全村大力发展高原夏菜,做大做强支柱产业。2016年全村种植高原夏菜11000亩(复种),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蔬菜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90%。95%的农民依靠种植蔬菜脱贫致富。目前,高墩营村已成为国家级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在壮大产业发展经济的同时,他认识到要让村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必须改善村庄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于是他四处奔波、积极争取,先后争取资金1000余万元,铺设u”型渠24公里,亮化道路12公里,安装路缘石1700米,铺设吸水砖人行道2400米,喷制墙体宣传标语2000平方米,对村主干道和河道进行了美化提升,衬砌挡土墙 3000立方米,项目的建成极大提升了高墩营的整体形象,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善解群众之困、多办利民之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村民张志忠的儿子张鑫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全家苦不堪言,张志忠一度服毒自尽,后因抢救及时而保住生命。钱其峰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垫付了2000元医药费,并到民政局为其争取救助资金1万余元,帮助他疏导情绪,找回生活的信心。他还把帮助贫困学生作为己任,先后帮助15户贫困学生家庭解决贷款9万多元。同时,他还把转变村风、民风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责任,每年组织开展“五好家庭”、“幸福老人”、“致富模范”、“孝子模范”等评选活动,通过典型引导,榜样带动,使邻里和睦、村社和谐、尊老爱幼、勤劳致富的民俗民风更加淳朴。2011年高墩营村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村镇”、2015年成功创建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2016年被列为市级小康村建设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