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等电点聚集法得到的蛋白质预备成分,可以用一种符合预先测定的等电点的腔隙电解体作为膜来实现。lncas等发现,这同样能从蛋白质溶液中去除内毒素。肌红蛋白质溶液持续循环于ph 6.98和ph 8.04,1mmol/l hepes ph 5.1的膜内,在3h之内,内毒素的量从6000ng/l下降到6ng/1。处理其他蛋白质时,可以根据其pi值选用相应的ph值。这个过程的特点是,需要非常小的离子力来维持一种低电流状态。
在锆表面,磷酸和膦酸酯有很大的亲和力,内毒素能被很好地吸附到胶态错上。这些吸附滴的效果在bsa存在下更明显,并且其他能与锆表面有非特异作用的蛋白质也同样可产生这种效果。
另外一种内毒素选择性吸附剂以聚葡基葡萄糖交叉连接为基础结构,它们的化学结构是β-1,4-多聚-d-葡萄糖胺。在ph值等于7的条件下,聚葡基葡萄糖带正电荷,同以上提及的其他正电荷配体一样可用于蛋白质的去污染。为了提高在碱性条件下的效果,kurita water建议采用四价的聚葡基葡萄糖。
matsumae等于1990年提出从蛋白质溶液中选择性地吸附内毒素也可以用组胺酸固化吸附剂在超过3mol/l的盐浓度下进行,这主要是基于配体的疏水作用。所以,类似的行为也存在于在其他阴性色谱方式下工作的疏水相互作用色谱法所采用的内毒素选择性配体。但是,保留在高盐溶液的蛋白质必须随后被去除,这是一个经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