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咱们大鞍山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蒸豆包,可是岫岩满族的传统粘豆包要到乡镇赶集的集市时候才会碰到,传统的粘豆包外观有鸭蛋大小,扁圆、嫩黄、光滑闪亮,特别精致;一口咬下去,松软滑润,甜而不腻,清香满齿,特别好吃。今儿,小编带大家欣赏咱大鞍山岫岩满族治自县过年的喜庆风俗,制作粘豆包。
据说正宗的年豆包已经失传,很难遇到小时候那种粘豆包的口感,在岫岩苏子沟镇一个小山村于大爷家,我们见到了相对原汁原味的粘豆包制作过程。
和面程序:上好的大黄米,淘洗干净,在水中浸泡十分钟左右,用手一拈能成面状,捞到盖帘上控到半干,一般头天晚上淘米,第二天早晨加工正好,面要细。再将苞米去皮加工成细面对到大黄米面中,粘米面和笨米面的比例是6:4,面里还要对上姜黄,蒸出的粘豆包黄样儿的好看,姜黄的药香和大黄米的米香合成一种特有的香味。发面的讲究也很多。提前几天留好面引子,面引子半湿半干,用手搓碎放到略小的盆中用对好的粘豆包面发新面引子,30斤面要对6斤面引子,面引子多,面发得快。记忆中,都是先一天晚上发面引子,第二天起早用大盆发面。要注意温度,农村屋里冷,要把面盆放到炕头,上面再蒙上被子,个把时辰时就能发起来。这样发的面微甜中透着微酸,口感非常好,如果面发的时间过长,就有一种腐酸味。发的面把盖帘鼓起来,能看到很多很大的丝窝,揣下去再发起来,就可以就着丝窝包豆包了。
豆馅程序:挑选颗粒饱满的红豇豆作豆馅,要是再加上些芸豆就更好吃了。豆馅不能太干太硬,烀豆馅时放少量的食用碱,这样烀出的豆馅颜色红润,柔软甘甜。出锅前就热加上红糖搅拌均匀。
粘豆包,又称黄豆包或豆包。它是一种源于满族的传统食物。满族人传统上喜欢粘性的食品,有利于在寒冷的天气里长时间地进行户外活动,如狩猎,砍柴等。目前在中国北方许多地区非常的普遍,是人们冬季餐桌不可或缺的主角。粘豆包一般是在冬季开始的时候制作,然后放入户外的缸中保存过冬。一切工艺源自于天然,属传统天然食品的典范。粘豆包不但营养均衡,更包涵了古老的文化传承,是粗粮细作的经典食品。
据小酒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