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鞍山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一根黄瓜下江南——解码兰陵乡村振兴“四雁工程”

2019/6/17 9:52:59发布143次查看
编者按:从兰陵菜农的大棚,到上海市民的餐桌,一根翠绿的黄瓜留下一条清晰流畅的轨迹。这条纵横千里看似朴素的轨迹,映射出“兰陵雁阵”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掠过的一道道鸿影——以培养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为核心的“头雁工程”,以吸引外出能人返乡创新创业为核心的“归雁工程”,以培养本土人才为核心的“鸿雁工程”,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为核心的“雁阵工程”,正是铺就这根黄瓜江南之旅的华丽背景。
谢平成迎风振翅追魏麟
进入四五月份,素以“山东南菜园”享誉九州的兰陵县照例热闹非凡。2019年4月12日,第七届兰陵(苍山)蔬菜产业博览会在临沂农展馆(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开幕;14日,兰陵县乡村振兴鸿雁人才技艺技能大赛公开赛在菜博会主会场顺利举行。
4月17日凌晨4点,距菜博会主会场不足20公里的向城镇谢村,一个看上去很普通的黄瓜大棚里。谢平成,今年44岁已经种了26年菜的乡村汉子,把内心的热闹与躁动按压下去,头戴探照灯,一双大手熟练地在黄瓜秧里来回探寻,将一根根绿油油的黄瓜摘进桶内。
谢平成的大棚长百米左右,一条用三角铁建造的弯型轨道,上面搭载着一辆电瓶小推车,一直延伸到黄瓜秧前。小推车上装满了黄瓜,谢平成上前开动,一车四五百斤的黄瓜就轻松运出大棚。
最初摘黄瓜,要先把筐摆进大棚,摘完后再抬出去,100多米长的大棚,往返就是半里地,常常累得人直不起腰。谢平成就琢磨着像煤矿一样把轨道车建进大棚中,没料到连着几年屡试屡败,朴实的乡亲们就调侃他是“懒汉”,不想下苦力。
“最后总算弄成了,大伙儿都已使用五六年了。”如今,谢平成的蔬菜大棚内里,自动化喷洒机、自动化放风机、电动轨道车,各种“先进设备”一应俱全。上报纸,上电视,谢平成成了远近闻名的小能人,入了兰陵乡村振兴“四雁工程”的“鸿雁”队列。
而谢平成真正引人注目的振翅之举,是他赋予了一根黄瓜绿色无公害的高贵品质。
农活轻快了,日子宽裕了,谢平成开始琢磨提升菜的品质、生活的品质。只读过初中的谢平成,开始买书、上网查资料,生吞硬啃有机质无土栽培技术,用秸秆、豆粕、em菌等自己配制生物肥,用菌肥等配制生物农药,由小规模试验,到逐渐扩大面积,这套“生物种法”摸索多年最终获得成功。有关部门来谢平成的大棚检测黄瓜质量时发现,各项指标都趋优,符合生态有机农业发展的方向。
眼下,谢成平心里还想做三件事:解决重茬难题,发展电商销售,种植二次升级。谢平成觉得,就算是安心做一个菜农,那也要做一个有一点责任、有一点理想、也有一点作为的菜农。
就像魏麟一样。
魏麟是谢村东南几十里外芦柞镇上的一个传奇人物,比自己大三岁,谢平成是从报纸上知道的。
魏麟的 “传奇”大致是:25岁南下种菜小有名堂,36岁回县种粮小有名气,42岁回村带着乡亲们另辟蹊径种菊花,47岁村支书挂职经济副镇长,成为一只名副其实的领头雁。
1997年,魏麟揣着800元钱南下宁波承包土地种豆角,10年后菜地从1亩扩到340亩。也凭着一股子钻劲,他摸索出一整套蔬菜种植培育的经验,解决了番茄种植中果实裂口的难题,种出的番茄表面完好、色泽光亮,芹菜、辣椒等蔬菜也品相上佳,以此赢得市场,收获了他创业干事的第一桶金。
2007年,在王传喜带领下初脱困境的卞庄代村,刚与毗邻5个村2200多家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流转土地7000余亩,同时聘请中国农科院的专家高标准规划万亩农业示范园,推动全县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这就是如今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建设的序曲。
魏麟看准了这个时机,2008年从宁波来到代村,承包整理了780亩土地。在这块土地上,魏麟研发出“烟徽188”小麦品种,以颗粒饱满、抗早熟、抗倒伏的品质赢得了安徽、江苏多地种子公司的订单。3年后的2011年11月,魏麟荣获“全国种粮大户”称号。
王传喜,带出了一个富足和谐的美丽乡村,也成就了来自邻镇这个小人物的大梦想。如同当初王传喜毅然把代村挑到肩上,2014年,魏麟回到了他的出生地芦柞镇圩子村,开启了一个村集体收入为零的穷乱小村的振兴之路。
修路、亮灯、挣钱、盖楼,取经、摸索、转型、做现代农业,圩子村的发展路径也如代村。
魏麟种过菜、种过粮,最后带领圩子村种植的,却是菊花。种菜还是种花,魏麟有自己的一笔账:“种大棚行情好的时候,一茬能卖10万元多一点,我们这个菊花一年种植两茬,能卖到20多万。空窗期还能种植小瓜等作物,提高附加值。”
向城镇的谢平成在黄瓜大棚里忙碌的时候,芦柞镇圩子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棚里,绿油油的日本幽香菊花正在茁壮生长。在芦柞镇现代农业产业园计划投资2亿元的1200亩菊花基地,一期33个智能温室大棚,引人遐想。
2019年4月12日,谢平成眼里的传奇人物,集鸿雁、归雁、头雁多种特质于一身的魏麟,与兰陵县另外三位村支书一起,被县委选拔任命,正式挂职所在乡镇经济副乡镇长。此前的3月18日,经临沂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党委书记王传喜,已正式挂职任兰陵县委常委。
谢平成知道自己与魏麟的距离,魏麟也知道自己与王传喜的距离。不过他俩都清楚:他们,以及更多的乡亲,都飞翔在一个空域一个族群里,那个群,叫“雁阵”。
好风凭借力,送雁上青云
晨曦微露,谢平成像往常一样把黄瓜运到了位于向城镇的兰陵县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他的黄瓜每斤会比其他菜农多卖三五毛,一年下来,每亩黄瓜能比别人多卖万元左右。
此时,和谢平成一样,来自四面八方的菜农们来回穿行在大棚和市场之间,组成了一个个的 “一”字或“人”字队列。市场上,菜商们早已翘首以待,与那一个个队列融为一体。
果然,谢平成的黄瓜一到市场就被菜商抢入囊中。
向城镇是 “苍山蔬菜”核心产区 ,是“山东南菜园”的主要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有“园中之园”的美誉。与此匹配,镇驻地蔬菜、包装、商贸等批发市场林立,其中鲁南蔬菜批发市场拥有亚州第一大蔬菜保鲜库,名列全国百强农贸市场第11位,是农业部定点市场。可随着兰陵县乡村振兴的快速推进,现有的市场布局越来越不能够满足发展的需要。
兰陵县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应运而生。
这是由兰陵县精心谋划、国家商务部和财政部批准建设的山东省唯一一家公益性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规划占地面积308亩,投资2.05亿元,交通区位便利,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目前,市场已经完成合同签约固定大商户66家,设置流动商户30家、次品收购商户15家。
这个带了“公益”字样刚刚开业的市场,给菜农谢平成们带来了便利,也给菜商高鹏带来了更多的实惠,“所有服务都由市场提供,租金在全县的市场中最低。”今年4月初市场刚开业,从事蔬菜批发十几年的高鹏,第一时间签了合同。
来自媒体的公开报道印证了高鹏的说法。
为进一步优化提升“苍山蔬菜”的产销流通,兰陵坚持“兴一个市场、带一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农民”的原则,立足打造集蔬菜批发交易、仓储预冷、净菜加工、质量检测、追溯系统、冷链配送、品牌创建、电子商务、信息发布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产地市场。现有各类专业蔬菜批发市场50家,全县蔬菜总产量450万吨、蔬菜总产值90亿元。
位于市场内的兰陵县检验检测中心,则为兰陵蔬菜的质量安全保驾护航。“兰陵县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总面积2800余平方米,设有气相色谱质谱仪、气相色谱室、液相色谱室、离子色谱室等40余间安验室。仪器设备180元台套,设备总资产达到2000万元。”中心主任刘震说,去年10月,中心顺利通过新地址变更现场评审,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年检验样品量可以达到1万批次。如今,中心形成了对水、土壤、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和食品全方位的检验能力,检验种类和参数位于全市前列,中心实验室还被评为山东省十佳规范化实验室。中心雄厚的实力,为蔬菜质量提供了检测保障。
兰陵蔬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继东透露,下一步,市场将充分发挥公益性功能,有效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促进食品安全、推动绿色环保,建成全国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的新实践、新范例。同时,进一步放大“苍山蔬菜”品牌效应,打造蔬菜品牌,将市场打造成立足兰陵、辐射全国的重要节点,集散临沂、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主通道。此外,还要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生产、经营、消费无缝链接。建设农产品质量检验追溯平台,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与销地市场实现产销信息实时监控。
无论是菜农谢平成,还是菜商高鹏,都离不开这样的市场布局。
时近正午,在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声里,陆续有蔬菜运输车驶离。谢平成家的无公害黄瓜躺在货车的蔬菜箱里,静静地等待下一段旅程。
跑单帮的高大海致敬张玉庆
4月17日对33岁的货车司机高大海而言,是一个寻常的日子。中午12点多一点,收完菜、封好车,检查、上车、关门、打火,高大海精神抖擞地率领谢平成家的黄瓜及一众“苍山蔬菜”驶上京沪高速。
“去闵行区,七宝市场,上海市的最中间。”高大海的语调里带了几分莫名的骄傲。
县里的“四雁工程”,高大海知道一些。自己算不算家乡人说的“鸿雁”,高大海不很明了。他依稀觉得,“鸿雁”应该是有大能耐有大贡献的人,而自己不过是一个家在兰陵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货车司机,10年间拉着他引以为傲的“苍山蔬菜”,奔波于北方和南方。
在高大海的心里,飞着一只兰陵最了不起的的雁。
这只雁,就是从向城镇飞出来的,cj荣庆物流创始人、董事长、总裁,山东省人大代表,兰陵县驻沪流动党员党委书记,张玉庆。
1982年张玉庆从部队退伍后在自家的责任田里种蔬菜并带动全村蔬菜种植业发展的时候,高大海还没有出生;1986年张玉庆买了第一辆汽车开始蔬菜运输、进而催生“苍山蔬菜”物流业的时候,高大海刚刚出生;1994年张玉庆首次将“苍山蔬菜”运往上海并艰苦卓绝占据了上海蔬菜市场半壁江山的时候,谢平成刚刚学会种菜,读小学的高大海第一次从家人嘴里听到了父老乡亲对这个能人的崇拜,以及感激。
从那个时候开始,苍山,就慢慢成了上海的菜篮子;“苍山蔬菜”的名声,就一天天大了起来、响了起来。
再后来,张玉庆成为临沂十大经济风云人物、临沂市诚实守信类道德模范、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山东省物流与采购行业杰出贡献十大人物、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物流行业劳动模范、中国物流行业的领军者,高大海对张玉庆的崇拜,渐如沂河之水,继而如长江之水。
这期间,高大海开车、买车,入了物流运输这一行。开车跑运输十来年,先是跟别人干,两年前自己买了一辆大货车专门跑蔬菜运输,兰陵到上海。
2018年9月5日,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率领临沂党政考察团到兰陵县驻沪流动党员党委指导工作时,对流动党员党委发挥的作用、对cj荣庆物流的快速发展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将这种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回临沂,进一步支持家乡物流业发展。
在高大海看来,自己恐怕一辈子都难有这样的成就和荣耀。这么想的时候,高大海并没有丝毫沮丧。他记得张玉庆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走,永远没有路;走下去,一定能找到路。”所以高大海虽然辛苦,可心里很亮堂。他知道,张荣庆当初跑单帮的时候比自己还辛苦,当然,心里一定也跟他一样亮堂。
高大海的驾驶室后侧分为两层,下层铺好被褥放置枕头,上层搁置生活用品,累的时候就可以睡一觉。此刻,高大海毫无倦意,一路向南、向南。
他知道,不仅家乡的菜农在等他、南北两地的菜商们在等他,上海的居民也在等他。一如当年很多人在等张玉庆。
无名“鲁q”们的沪上风采
晚上8时30分,高大海的货车准时驶进“上海市的最中间”,位于闵行区的七宝蔬菜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市场。
如昼的灯光下,卸货工、转运车已经如常等在那里。
卸货工都来自兰陵,与高大海早已熟识。车刚停稳,卸货工们就赶紧上前,一边打着招呼,一边动作麻利地解开封车的绳子,爬上几米高的货车,将蔬菜箱一只只搬下。
都是兰陵老乡,都靠运菜谋生活,都不怕吃苦受累,都是一手连着家乡菜农、一手连着上海居民,高大海叫不出每一个人的名字,可他知道,在上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鲁q”。
“无苍不成市”,“一天不见鲁q,吃菜就犯愁”,这两句在上海广为流传话,高大海耳熟能详;“苍山蔬菜”占上海市场的40%以上份额,上海60%以上的蔬菜由在沪15万兰陵人营销,这几个数字他也是知道的。
这一刻,高大海忽然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灯光下这群普通得连名字都会被人忽略的“鲁q”们,也都了不起。
谢平成家无公害黄瓜,最终随着一只只蔬菜箱,被搬上一辆辆小型三轮车,然后转运到市场外面的小型汽车上,运往二级批发市场,然后经由更多或有名或无名的“鲁q”接力,转运到农贸市场和超市,最后走到上海居民的餐桌,结束这场时间短暂的江南之旅。
一根黄瓜,我有,你要,貌似简单的供需关系,在嘉定区的上海江桥批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顾正斌眼里,却另有意味:一根黄瓜就是一条纽带,一条上海与兰陵联系的纽带、情感的纽带、经贸合作的纽带,“蔬菜集团是上海的菜篮子,兰陵是上海的菜园子。”
在顾正斌的记忆中,上海与兰陵的密切关系,最初就是依托蔬菜架构而来,时间久了,简单的供需关系早已演化成密不可分的鱼水关系,进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关系。
对顾正斌“纽带”的说法,江桥批发市场的菜商周振东十分认同。
年届不惑的周振东是上世纪90年代末来上海的,先是跟父亲在真如市场打拼,后来真如市场拆迁,父子俩就转战江桥。最初,周振东销售的蔬菜品种较为有限,主要以莴笋、黄瓜为主;现在注册成立了上海东亿农产品有限公司,一天销量在20吨左右,几乎涵盖了兰陵所有的蔬菜品类。
在上海做菜商近20年,周振东父子俩不止一次得到家乡政府、江桥市场、沪上同乡以及商会的扶持,这一些,周振东都记在心里。他平时出拼命三郎的力、卖质量过硬的菜,报父老乡亲的恩、报上海市民的恩。
2018年周振东与盒马鲜生合作,为客户提供莴苣、大白菜等蔬菜配货,后来又借助“叮咚买菜”进行线上拓展,线上销量占比超过30%;他还与永辉超市等大型商超合作,长期供货。“菜好,咱腰杆子就硬!客户来到市场,经常一眼就看中了我们的菜,20吨蔬菜,很快就一销而空!”
江桥市场70%做蔬菜生意的人来自兰陵,上海人信任兰陵人、喜欢“苍山菜”,兰陵人和“苍山菜”成为保障上海菜篮子供应的主力军,绝非偶然。
作为国企,上海蔬菜集团不仅要实现上海蔬菜的日常供应,更要保障上海市民“舌尖上的安全”。作为蔬菜集团旗下的一家公司,江桥批发市场投资建起高水平的检验检测中心,实行严格的先检后售制度,蔬菜质量不合格将会直接销毁。这些年,苍山蔬菜逐渐向规模化、市场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能在江桥市场严格的检测下确保达标,从侧面反映出兰陵从源头上提升蔬菜品质的成效。顾正斌认为,在这一点上,兰陵县委县政府功不可没。
今年兰陵菜博会期间,上海蔬菜集团主要负责人带领集团旗下所有市场负责人专程前往兰陵考察,“苍山蔬菜”生产源头的无土栽培、滴灌种植、有机管理,市场准入环节的管控机制和检测体系,物流运输环节的高效优质服务,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夜渐深,高大海车上的蔬菜终于卸完了。卸货工们陆续数着工钱散,高大海的运输费要等到天亮后才能结算。他简单收拾了一下,躺在驾驶室后侧的“床铺”上,盘算着返程时配点普货,增加一点收入。
这一刻,高大海再次想起了那只最了不起的雁。张玉庆最初作为一个不起眼的“鲁q”运菜来上海的时候,大概也是这个样子吧?
左大江隔江比翼邓廷才
4月18日下午,当谢平成那根翠绿的黄瓜基本结束江南之旅、高大海还在闵行区盘算着配货增收的时候,在一江之隔的浦东新区占地8000多平米的灵杨市场,同样来自兰陵的左大江,正立足蔬菜走上市民餐桌的最后一个环节,开始谋划升级市场、打造上海超市与农贸市场融合的标杆。
37岁的左大江十七八岁到上海,最初在菜市场卖菜。几年前,上海一家老牌连锁超市呈现疲态,早已事业有成的左大江瞅准时机,实施“蔬菜超市”计划,投资4000多万元,在上海好地段收购30家超市,经营面积新增3万余平米。2018年,左大江加快了收购超市的步伐,连续5周以每周一家的频率快速开业,完成了事业扩张的重要一步。
接下来,左大江和他的鼎俊公司开始尝试超市与农贸市场融合的运营模式。升级后的灵杨市场,不仅能满足购物体验需求,更能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基地和超市的可视化对接。
左大江认定,在物联网技术背景下,通过大数据分析应用可实现产售两端互联互通,实现订单种植。 “基地的种植户可实时看到农产品销售情况,而另一端的消费者可通过物联网,实时查看所购买农产品的种植情况。比如说,客户通过app预养小鸡,客户可随时查看小鸡的生长动态,等小鸡达到客户需求时再下单。”左大江认为,物联网基因可在消费和生产需求之间进行实时有效匹配。
如果说敢于创新、能够创新、善于创新是左大江异于高大海的秉性,那么在不怕吃苦、乐于奉献上,两人并无二致。
作为临沂人,左大江从祖辈父辈身上承袭了足量的红色基因。2018年,左大江陪上海朋友回临沂,在孟良崮听讲解员讲述沂蒙精神,再次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决定在灵杨市场升级完成后,在市场建设红色沂蒙展馆,主要展示革命战争时期“最后一粒米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无私奉献精神,为绿色“苍山蔬菜”注入红色“沂蒙基因”。“待展馆建成后,不仅实现党建、商会和沂蒙精神的完美联合,还能让上海市民零距离感受沂蒙精神,让沂蒙精神在上海发扬光大。”
“鸿雁,向苍天,天空有多遥远。”左大江喜欢这句歌词。他品味到的,不是疲惫与忧伤,而是不停探索、不断创新的兴奋和快乐。
他知道,黄浦江北还有一只这样的鸿雁与他比翼同飞。
江北的杨浦区长白街道,有个全而廉菜市场;杨浦区的大街小巷,不时有“全而廉”的门店招牌闯入眼帘。全而廉的缔造者邓廷才,就是与左大江隔江比翼的那只鸿雁。
邓廷才一手托举菜市场,一手托举直营门店,坚持品种齐全而且物美价廉,成功找准了自己的发展定位。如今,随着品牌知名度不断扩大,上海全而廉商贸有限公司在蔬菜、水果和商业街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凡的业绩。其中水果销售惊艳上海滩,一年近3亿元的销售额,让“全而廉”由引导消费变成引领消费的先锋。
回望来路,邓廷才深知旅途艰辛。1998年,上海开始“引摊入市”,企业获准进入市场。那一年,邓廷才建起第一家市场。如今,全而廉已拥有一个批发市场和两个菜市场,其中长白街道占地面积仅1100多平方米的全而廉菜市场,90%的商户是兰陵人。菜品高、菜价低、服务好,市民口耳相传,名气逐渐打响,市场每天人流量近万人次。
顺境求变,全而廉开始谋划进军商圈,按照1.5公里生活圈布局,先后在上海建成20多家直营门店,与全国20多家大型绿色生态果园基地建立合作关系,保品质、降价格、重体验,迅速赢得消费者青睐,其中仅全而廉殷行路店年销售额就达800多万元。
几年的发展让邓廷才逐渐意识到,必须走多元化经营之路,既要社区直营接地气,也要将视野聚焦在高端市场,追求产品附加值。全而廉逐步向商场和商业综合体拓展业务,并于2015年成功注册“纯汁味”商标。如今,商场门店的销售额,已占公司营业额的三分之一。
全而廉在公司简介中这样定义自己:集水果连锁销售、农副产品批发、蔬果网络销售、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综合性商贸公司。因菜结缘,继而深耕水果行业,蔬协同果,是全而廉产业发展的重要两极。
跟左大江一样,邓廷才不想停下开拓与创新的脚步。当左大江正雄心勃勃谋划打造上海超市与农贸市场融合标杆标杆的时候,邓廷才已成功获得在宝山区投资打造6000平米社区型特色商业街的机会。
跟左大江一样,邓廷才有一颗回报家乡的赤子之心。泰国正大集团是最早进入中国农业领域的世界500强企业,今年兰陵菜博会期间,邓廷才专门陪同客商回家乡考察,助力家乡乡村振兴。
“新苏州人”迁徙的故事
追随一根兰陵黄瓜的上海之旅,错步苏州,就邂逅了两位出自兰陵也心系兰陵的“新苏州人”。
4月21日上午,苏州南环桥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向云在办公室来回踱着,偶尔与 “小师傅” 于明发对视一下。南环桥市场即将再次搬迁,兰陵人在苏州的“根据地”将面临第四次搬家。
他俩心里都不太平静。在苏州,南环桥市场几乎是“苍山蔬菜”的代名词,承载了兰陵人太多太多的记忆。
1989年,不到20岁的蔡向云跟着乡邻来到苏州,骑一辆破自行车,穿梭在各农贸市场之间,卖老姜、卖大蒜。此时,来自兰陵向城16岁的小老乡于明发,已经在苏州南门市场租摊卖了两年老姜。
苦挣苦熬了两年后,1991年蔡向云转战副食品领域,掘得第一桶金。又过了两年,苍山菜逐渐兴起,蔡向云重回市场,成为苏州南门市场投资人。此时,老乡们抱团发展,市场里长达一公里的“苍山一条街”逐渐兴旺起来,兰陵菜商占到了一半,“苍山蔬菜”占据了市场的65%以上。
这期间,于明发开始从“坐摊”尝试“贩运”,成为南门市场第一个苍山菜寿光菜一起倒腾“多种经营”的兰陵人。
1996年,南门市场拆迁,适逢苏州蔬菜集团也在吴中区新建南环桥蔬菜市场,蔡向云忍痛卖掉了自己的菜车,凑了22万元的入股承包费,把远离市区的南环桥市场变为兰陵人经营苍山菜的“地盘”。
90年代末,原属国有的南环桥蔬菜市场面临改制。蔡向云,投资70万元入股,成为股东并担任市场副总经理。家乡人陆续前来投奔,短短几个月,运销户猛增至200家,原本冷冷清清的市场一下子热闹起来。
南门市场拆迁后,蔡向云那边忙于攻城掠地,于明发这边却开始改弦更张。新市场人流量大,对副食品需求旺盛,于明发第一个在市场中卖鱼卖肉。1997年,于明发的超市和饭店同时开张,饭店名字就叫“苍山饭店”。 同时,于明发与盐业公司合作,成为全国最早获许私人卖盐的商人之一。
同一年,于明发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专门代理调料品。时至今日,苏州市场上所有的调味品,仍由于明发总代理。
2006年,南环桥市场再次搬迁,在吴中区东方大桥附近的一片空地上,建起一个占地300多亩的新市场,有2000多个商户摊位,一天交易额达到1亿多元。
这一年,于明发负责南环桥市场配送有限公司,到2018年,配送公司已在苏州64个社区开设直营店;2009年发起成立苏州市农产品小微企业合作社,如今又成立苏州市山东商会农贸委员会,帮助在苏州兰陵人发展事业。
2006年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蔡向云会就此满足,蔡向云却又把目光转向吴江。吴江缺少蔬菜批发市场。
机缘巧合,蔡向云发现了一个基本废弃的池塘,经过多次论证,他决定就把新市场建在这里。可预算资金2000万,他自己的资金显然不够。此时兰陵人再次聚拢、抱团,运销大户纷纷找上门预订摊位,市场还没建成,八成以上摊位就了主。一年后,400多家摊位开张,市场日成交量达到500吨。吴江市场,也被蔡向云注册成“吴江市江兴路批发市场有限公司”。江兴路农产品批发市场,也是真正意义上兰陵人自己的市场。
2015年,江兴路市场面临拆迁,蔡向云和兰陵老乡们大胆决定:到无锡宜兴建市场!占地90余亩的宜兴好宜家农贸市场预计今年年底开张营业。至此,蔡向云多了个职务:无锡市好宜家蔬菜有限公司董事长。“批发市场建成后,可入住商户600多家,商品交易辐射整个宜兴市,加工配送覆盖整个宜兴市,将成为宜兴最大的二级市场,为扩大我们苍山菜的销售、带动菜农致富起到积极作用!”
似乎是不甘落后,于明发现在也多了一重身份:苏州优品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在他的名片上,智稞管理、南环桥配送中心、以便以谢、中国薯网、鸿海食品、蛙农场六大板块,业务范围几乎涵盖了产品从生产到加工的全链条。
虽身在江南,却情系家乡。前不久,于明发和几位在外兰陵籍创业成功人士,决定在老家向城镇于村投资,通过土地流转搞大棚合作社经营。目前,第一批300亩流转土地已完成过半。
按照于明发的设想,合作社建成后,可以放置部分资金,如果百姓补贴不能按时兑现,可先用这部分资金垫付;同时,积极联系银行授信放款;村民岁数大了,大棚可以出租;此外,如果百姓有种植需求,保证其按照流转土地的亩数种大棚。他建议与绿港集团等大公司合作,多余的土地交给大公司去经营。
“关键环节是销售。”于明发决定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销售上。此前,于明发的优品鲜依托线下物流、市场、生产基地,通过自己的线上平台,省去了多个环节直接进行社区配送,他的“新零售”模式,已做得风生水起。
肯吃苦、能报团、争上游、不畏难,敢想敢干敢创新,这就是包括“新苏州人” 在内9万苏州兰陵人共有的品质。
解读一根黄瓜划出的道道鸿影:“四雁工程”暗蓄强劲新动能
6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6月1日至2日,省委、省政府在临沂举行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现场会,再度把兰陵县的“四雁工程”送入公众视野。
2018年,临沂发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总体目标,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努力打造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为临沂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16大专项工程之一的兰陵县人才振兴“四雁工程”随后启动。
“头雁工程”是结合县域实际,本着“重选拔、严管理,重实绩、严考核,重激励、严约束”的原则,培养造就一支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归雁工程”是推动和引导兰陵在外能人回乡创新创业,带动更多先进生产要素向兰陵集聚,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鸿雁工程”是在全县农业种植、养殖等领域培养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打造一支技能出众、示范突出的“鸿雁”队伍。
“雁阵工程”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在发展全县优质特色产业、推进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对接工商资本、导入先进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助力全县乡村振兴。
临沂市委常委、兰陵县委书记任刚认为,“四雁工程”是系统工程,四项内容各有侧重又彼此关联、浑然一体。“头雁工程”是从组织建设角度,加强党对乡村振兴的领导,具体落实到农村党支部书记身上;“归雁工程”是从开放角度,打开大门,把热爱三农、熟悉三农、愿意从事三农的人才引进来;“鸿雁工程” 是从生产力角度,培养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雁阵工程”是从生产关系角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抱团闯市场,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利益。
任刚说,“四雁工程”是兰陵县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立足兰陵实际作出的探索。兰陵人身上表现出的吃苦耐劳、重情重义、敢想敢试、敢为人先等优秀品质,既是一种精神气质,又有其文化属性,与兰陵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密切相关。历史上,兰陵不仅归属过鲁、齐,还归属过吴、越、楚,兼有南北文化基因,尤其是具有沂蒙文化红色基因。新时代新兰陵新发展,特别需要这种基因的内在支持。
任刚坦言,建设“三生三美”的美丽乡村,需要头雁、鸿雁、归雁,也需要聚集更多的无名雁,组成一个目标一致、无私无畏、协同高效、全力向前的雁阵。新时代的新兰陵,一定会借助“雁阵效应”释放出来的新活力,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取得更快、更大、更好的发展。
临报融媒记者 田学富 通讯员 贾传龙

鞍山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